赶在2023双年展的尾声,趁着国庆去和我姐姐一起去参观了两年一次的双年展。此次双年展共有来自26个国家(地区)的241位艺术家参展,共展出作品489件/组,展品涵盖绘画、雕塑、影像、装置等形式。既有如何多苓、隋建国、徐冰、袁运生、周春芽等国内知名艺术家,也有如大卫·霍克尼、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金允哲等国际大师。特别是众多青年艺术家的加入,为这次双年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
周春芽《临江仙》;纸上丙烯;110 cm × 548 cm;2023 |
“瞬间永恒“是我感兴趣的板块,集结了多位知名艺术家,如周春芽。他的作品无意描绘画作主题的具体细节,而是运用生动鲜亮的色彩以及随性表意的笔触,力争以表现主义的方式将其画就。他将古典园林中原本沉闷的灰色假山以紫色和棕色绘之,使其能量丰沛,朝气蓬勃。当然,本篇文章的编写也是基于我个人的喜好。
隋建国《虚空现形——每一个人都是在场者》;3D 雕刻聚苯乙烯;900x650x700cm;2023 |
隋建国在艺术探索中对创作观念、作品形式、媒介选择、处理方法、时空经验等多个方面都有独特的理解和认识。他的雕塑将观念与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作品多以大的尺度感给人以感官上的冲击力且具有明显的知识分子气质,流露出严肃的社会批判立场和人文道德指向。
与此同时,董大为的作品可辨识度极高,他最具标志性的抽象手法运用到许多干湿“晕染”的技巧,即通过木板色粉笔来创造宛若天成的抽象效果。
金允哲(Yunchul Kim)《色度》局部 |
展馆中长50米的作品“Chroma V”(色度四)是Yunchul Kim(金允哲)2022年的新作品。蛇形的雕塑以一个大结缠绕在一起,将所有的艺术品和周围的空间联系在一起,就像连接身体不同部位的中枢神经。而当它接收到来自另一个展品“Argos – The Swollen Suns”(阿尔戈斯-膨胀的太阳)的信号时,这个雕塑就像是有生命般开始颤动和呼吸。
谬晓春 《大地回声》 |
缪晓春则是用数字技术进行雕塑创作。从2017年开始,他尝试将时间维度融入雕塑中,运用三维扫描和网络运动素材,叠加各种日常或滑稽的动作,打造了一系列动态影像和3D打印雕塑。这不仅是对传统雕塑的一种超越,也是对现代科技在艺术中应用的一次大胆尝试。
“时间引力:2023成都双年展”展览现场 |
总之,成都双年展不仅是一个艺术的展览,更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对艺术、文化、科技融合的深刻反思。每一件作品都如同一个时间的切片,捕捉了当下的瞬间,也预示了未来的可能。
成都双年展不只是展现了艺术的繁荣与多元,更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空间: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当科技与艺术的交汇点变得日益明显,艺术家们又如何借助新的媒介来表达自己的思考与情感?
范勃《寓言的预言》综合材料,尺寸可变,2021-2023 |
丁乙《十示 2022-18》;360cm× 240cm×2;椴木板上丙烯木刻;2022 |
凯蒂 · 帕特森《整体》;混合媒体;球体直径82cm;2016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双年展为了增强与观众的互动性,特设了多个互动装置和虚拟现实体验区。这些区域不仅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也使得艺术的体验不再是单向的观看,而是参与其中,成为艺术的一部分。
徐冰《英文方块字书法教室》;综合媒材互动装置;尺寸可变;1994-1998 |
“时间引力:2023成都双年展”展览现场 |
王东龄《书法作品》 |
多位艺术家还尝试了跨学科的合作。例如,有艺术家与科技专家、生物学家合作,探索生命、生态和环境之间的联系,创作出既有哲学深度,又具有科学精神的作品。(这个部分太难拍摄了,就没有拍了)
周力《桃花源系列》;布面综合材料;200cmx300cm;2022 |
摄影作品 |
当然,成都双年展也并非完美。在这么多作品中,难免有些让人感到困惑或不解的,但这也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正如有人曾说,艺术不在于你理不理解,而在于它是否触动了你的内心,是否引发了你的思考。
“时间引力:2023成都双年展”展览现场 |
随着展览即将结束,虽然展馆中的作品将被拆解或运回原地,但它们所传达的信息、所引发的共鸣和思考,将在每位参观者的心中留下一笔的印记。